今年以来,全县经济呈现出疫情后稳步回升的态势。随着经济复苏,全县工资水平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上半年,开江县共有“四上”企业数281家,同比增加27家,增长10.6%;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31608人,减少了2267人,同比下降6.7%;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113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66元,增长26.8%。
一、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上半年,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31608人,减少了2267人,同比下降6.7%。从行业门类看:二产业从业人员期末数为265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05人,同比下降9.9%,主要因房地产市场需求萎缩对建筑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所以建筑业下降最多,同比下降13.4%;其次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下降2.5%。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为486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23人,同比增长14.7%,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加153人,同比增长3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29%;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15%。
二、主要特点分析
(一)批零住餐、文体娱乐业等行业平均工资快速增长。今年疫情管控结束后,去年管控严厉的人口聚集性行业恢复发展,职工待遇较去年疫情管控时期明显好转,平均工资同比出现快速增长,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工资同比增长达62.40%;批发和零售业平均工资达到同比增长32.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30.1%。
(二)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上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36150元)比平均工资最低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18990元)高出17160元,前者是后者的1.9倍。
(三)个别行业在库单位较少。在9个类别的服务性行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的企业只有2个,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的企业仅有1个,极个企业的人员和工资数据对整个行业的数据代表性有所影响。
(四)少部分企业统计人员法治意识淡薄,填报数据随意,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在填报劳动工资统计报表时,少部分统计人员对于平均人数和工资总额的填报容易出现口径理解错误,如平均人数未准确计算,直接用期末人数代替,对工资总额指标理解不到位,存在虚报、漏报的情况。在填报数据时只是根据人均工资水平和人数进行估计,没有完全整理工资表和银行发放单,平台修改不规范,存在个别企业多次反复修改数据,严重影响平台数据质量。
三、几点建议
(一)通过政策扶持,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目前我县中小微企业吸纳了超过九成的社会从业人员,助力中小微企业长足发展也是保障就业率的稳定性。政府职能部门要对中小微企业积极实施普惠性、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运营成本,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助力培育有潜力有创新发展前景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利润率,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的机制。
(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行业差距。我县近年来二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从业人员结构占比不断优化,但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占比仍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给就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做好再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及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保持就业稳定。
(三)适当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从宏观上掌控工资收入的分配方式,加强对高收入行业的收入调节和对低收入行业的补贴,使得各行业的人均工资水平与社会经济相应增长,保障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悬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对传统人员密集型企业,应积极鼓励企业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采取与线上平台合作,创新优化服务,开拓经营渠道,提高经营质量,积极帮扶不适应新岗位的人员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推介,从而提升从业人员工资水平。
(四)严审核,夯基础,提升数据质量。报表期间做到即报即审,对异常波动的数据,及时与企业沟通,不断增强统计法治意识,坚持依法统计的原则,保证数据质量真实可信,确保数出有源,数出有据,以常态化的督导不断夯实企业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