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简介
【位置境域】 位于开江县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重庆市开州区巫山镇毗连,南与长岭镇相邻,西与达川区葫芦乡隔明月江相望,北与新宁镇相连,东南同八庙镇相依,西南与任市镇相交,东北同讲治镇相颌,西北同达川区安仁乡相濒。
【建制沿革】 甘棠镇由明代设邮驿于此得名甘棠铺。清乾隆初更名为添子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定名甘棠乡。1958年改为甘棠公社;1984年复名甘棠乡;1992年12月改为甘棠镇;2003年7月乡镇建制调整时,原严家乡、白杨乡并入,2019年12月乡镇行政区域调整时无乡镇并入,2020年6月由原来的19个村合并调整成1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107个居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51700人,户籍户数17139户。
【环境资源及人口】 甘棠镇地势地形复杂,形似“两屏夹一鳖”,四周以深丘山地为主,中部以平坝为主。东北面是马号山、白岩洞、冠子山;西北面是何家山、狼山垭、观音盘,尖板山连绵不断,形成四季葱郁的天然屏障,海拔高度为935米,有丰富的矿石、石灰石等资源;东南面高寺山、尖山堡、手把岩、观音岩、滴水岩、山合寨、大岩口、小岩口,向西南逶迤延绵,形成一道自然屏障,海拔高度600-800米之间,有丰富的岩石资源,为建房、修路、架桥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中间的平原大坝、小丘点缀其间形成“鳖”。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花生、蔬菜等。地下资源有天然气、煤炭、矿石、铁等矿藏资源。幅员面积92.69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4854亩,林地57255.15亩,户籍户数17139户,户籍人口51700人。
【经济状况】 202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47亿元,同比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57元,实际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9元,实际增长1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
【农业生产】 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2500余亩地改造,完成水稻种植28551亩、玉米种植20238亩、大豆种植13005亩、其他杂粮种植4660亩、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500亩的既定目标。2022年入夏以来持续遭遇高温伏旱天气,大春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我镇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稳产增收粮仓丰”的原则,在全镇种植秋洋芋7500亩,成功打造龙井坝村、转洞桥村开江县万亩秋洋芋示范点,9月10日迎接市委书记邵书记的调研,9月26日作为达州市晚秋生产绩效赛评会现场点位得到市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产业发展】 成立甘棠镇特色水产片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生态鱼1000亩、珍珠蚌1200亩、小龙虾800亩,投资运行珍珠蚌加工基地、产品烘干基地等产业;建成冠子山村跑山鸡养殖基地1个、白杨坪村中药材种植基地200亩、石笋子村青花椒种植基地500亩、严家社区猕猴桃种植基地400亩、观音岩村优质水果种植500亩;在龙井坝村升级打造集餐饮、娱乐、垂钓、观光等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原来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的产业发展成多元化、能增收的产业集群。
【民生工程】 严格落实低保政策,符合低保兜底的做到“应兜尽兜”,开通低保办理绿色通道,2022年新增低保58户77人,低保调标51户62人,新增高龄补贴188人,临时救助发放107900元涉及212户328人,已签订赡养协议345份,入户宣传447人次;持续做好生态环境工作,对辖区内涉污餐饮摊点进行拉网式大排查3次,督促2家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器,积极争取农村污水处理项目11个和厕所革命项目500余户;清除河道垃圾及障碍物600余方,设立警示标牌30处,整治隐患7处,同时畅通举报机制,对乱排污水等行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守住“绿水”。
【乡村振兴】 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万余元,发展种、养殖产业,购买鸡苗鸭苗、肥料、种子等,受益对象1300余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帮扶干部、爱心人士,帮助全镇脱贫户增收3万余元,2022年甘棠镇被评为达州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龙井坝村、锣鼓堂村成功创建2022年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城镇建设】 一是做好道路交通,投资270.14万元,改扩建道路9.341公里,利用乡村振兴局产业道路指标,在石笋子村、观音岩村、白杨坪村等硬化道路4公里,丰富和完善了全镇道路网络,解决了村民出行急难愁盼的问题。二是对甘棠社区、龙井坝村、锣鼓堂村、香安庙村实施亲民化改造,配套建设“便民服务站、青少年活动站、养老服务站、共享空间、童伴之家”等,不断优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开展自建房屋排查整治工作,全镇共排查房屋13692户,其中经营性自建房809户,问题已全部整治到位,实施CD级危房改造18户,进一步保障群众住房安全,提升生活品质。四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开梁高速共涉及房屋搬迁125栋、已签订协议124栋、已打款122栋、推倒房屋118栋,共涉及坟墓搬迁543座、已签订协议542座、打款542座、已搬迁坟墓542座,征用土地971.26亩、已签订土地协议800余亩;产业环线(甘棠段)共11.98公里,境内产业环线路基已全面贯通,重要节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社会事业】 制定《甘棠镇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实行主要领导集中接访、分管领导赶集日轮班接访机制,及时化解信访矛盾,针对重点人员,由班子成员一对一解决,村上干部点对点管控,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日调度、会商、研判,成功迎接党的二十大,得到县委、县政府对党的二十大期间维稳安保工作的表扬,甘棠镇荣获2022年度达州市平安乡镇,甘棠镇严家社区被评为达州市“八无”平安社区,石笋子村、转洞桥村、严家社区、马号村被评为开江县“九无”平安村(社区)。
【名胜古迹】
胡氏节孝牌坊:胡氏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甲辰年即1844年,为砖石坊木结构,四柱三门三重檐牌楼式建筑,东西朝向,通高15米,面阔12米,坊壁厚0.8米,建筑占地面积45平方米。共三重檐顶,每层檐脊皆窗棂镂刻,翘角。坊体由四根方形石柱和七道横梁承托,柱前后及角柱两侧砌有抱鼓石基座,形成中门和两边侧门。镌刻有“龙凤呈祥”“吉祥牡丹”“双狮夺宝”等图案。在每道横梁正面镶嵌有人物陶砖,砖面高浮雕“孝悌忠义”及有关的戏剧、神话人物共200多躯。雕刻生动,形象逼真。中梁梁下横匾正书“旌表处士雷代朝之妻胡氏节孝坊”。在坊两侧壁各塑一长方形龛,龛壁嵌有陶雕“八仙过海”“琼楼玉宇”“鱼跃龙门”和一些花卉图案,其间刻有名人拜题。
唐家院子:位于甘棠镇南坝子(原跳蹬河)村的唐家院子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历经两百多年风雨,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清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年,唐氏祖公由湖南永州市陵零区奉旨入川,在开江县甘棠铺跳登河三清庙安居乐业。开始人丁稀少,百多年后,家业扩大,户口渐繁,成为甘棠铺望族。道光年间,在家业兴盛时建大院,先后在甘棠、长岭一带共建十三个唐家院子,甘棠的唐家大院是规模最大的一个。
白岩洞:从开江县城以南经过文笔塔下,沿着曾经的茶马古道前行约10公里,就到了一个驿站,这就是曾经开江到万县和梁平的要道口—甘棠镇马号驿站;继续前行一公里左右,就可看到一堵高约百丈,如刀削斧劈的银色屏障,气势蔚为壮观。这就是《新宁县志》记载的白岩。岩壁的左端有一洞,洞口高宽一丈有余,洞内险象环生,神秘莫测,这就是传说中的白岩洞。白岩洞在民间有着种种传说,这些传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冒险探秘,但由于里面的岔洞很多,加上灯光的原因,进去的人都无法看个明白,白岩洞也就愈发显得神秘。
【非遗文化】 “甘棠耍火龙”始于唐代,兴于明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逢正月十五火龙汉子遵从传统风俗“请龙参神、祭龙请饮、赐福烧花、送龙归海”进行耍火龙表演。老百姓每家每户端出一道特色菜肴祭龙请饮,形成甘棠独特的“千桌接龙宴”热闹场面;打铁水师傅将特制铁烧融抛打向空中,漫天铁花流光。至今为止,先后举办七届“耍火龙”民俗文化活动,每届均吸引十万余人前来观看,有效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土特名产】 “甘棠豆笋”经三百多年历史传承,聚集了开江人民的智慧,其工艺独特、制作精细,烹饪口感细腻嫩滑、营养丰富,逢年过节更是“一笋难求”。以“朱家老字号”“添子豆笋”为代表的甘棠豆笋先后被中央电视台CCTV-10拍摄《味道》、《中国影像方志》和“星光大道”等节目向全国播出。此外,还有用绿豆进行手工制作的酒米油子、开江线粉、油炸馓子等口味独特、色香味俱全的特产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