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县民政局的职能职责:
开江县民政局是开江县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正科级单位,秉承“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宗旨,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要承担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福利、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区划地名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及婚姻登记、收养、殡葬改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等工作。
二、请您谈谈2023年我们局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开江县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工作举措,有效提升全县基层治理水平。
一是全面完善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价彩礼、森林防灭火、撂荒地整治、移风易俗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县162个村(社区)均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继续夯实“以约治村”的制度基础,引导村(居)民遵守公序良俗,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促进文明和谐、安定有序。二是全力做好村务公开。严格实施《四川省村务公开条例》,按照村务公开“六定三化”模式,开展村级公开专项监督工作,投入90万元建立清廉田城大数据监督平台,全覆盖完成3轮督导,发现并整改问题20余个,持续推进村级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三是全程抓实社区治理。投入320万元,分别在淙城街道、橄榄社区、九石坎社区、接龙桥社区和任市镇和平社区开展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试点,2023年7月,开江县省级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获得全省绩效评价一等奖的成绩。四是全员共建平安边界。与重庆市万州区民政局共同开展“渝川线万州开江段法定界线精准落地试点”工作,成功纳入重庆民政十件大事。在万州区、梁平县和开江县的三交界点首次共同出资10万元设立主题为“川渝一家亲”的地名标识,得到四川省民政厅和重庆市民政局的高度评价。
三、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其中最让大家关注的是中央组建社会工作部。请您谈谈2023年我们县局在管理专项社会事务方面的工作中的创新做法:
社工工作重点的工作领域其实是信访、基层社区治理、行业协会、志愿服务。而这些领域简而言之就是基层民众组织或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性组织,国家成立社工部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基层民众、行业协会这样以区域或行业凝聚在一起的群众团体的党建引领,发挥居民、行业职工、区域商人、志愿者等群众团体的多方面优势,多方引导和运用,让这些群体组织的力量能够发挥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中。
一是落实试点引路。围绕基层治理服务主题,开展社工服务体系试点工作。2023年,依托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省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试点投入资金200万余元,建成1200平米的首个社会组织孵化园,引进3家本地社会组织进驻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引领社会组织由“草根”向“专业”转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设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13个,解决社工站工作场所、办公设备等基础保障问题。
二是坚持载体创新。发挥社会工作优势,推进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活动159余次,参与社工、志愿者、爱心人士1000余人次,服务群众35249余人次。
三是强化资源链接。各社工站(室)根据服务对象要求,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动员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骨干等社会力量,为辖区弱势群体链接资源、提供支持,发挥整合、支持、服务三大功能,以专业化、多元化、精细化服务提升基层服务质量和治理效能。截至目前,共走访服务对象489户,累计服务8086人次。
四、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切实的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请您谈谈2023年我们县局对婚姻登记工作中总结和创新做法:
近年来,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以深化婚俗改革为契机,在建设高标准婚姻登记场所、提供优质婚姻家庭服务、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提升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高标准打造服务环境。围绕“标准化、制度化”理念,依托开江县行政审批局设置婚姻登记场所,婚姻登记管理软硬件提档升级。划分温馨舒适的婚姻登记机关物理空间,满足婚姻登记、颁证、辅导、档案管理、文化展示等10余项功能。婚姻登记处配备足额的婚姻登记员、颁证员,提供专业的婚姻家庭辅导、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延伸服务。制定婚姻登记、辅导、应急预案等工作制度,确保服务窗口办事依法依规。
二是高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围绕“便民、利民”理念,优化颁证、档案查询,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群众性幸福感大幅提升。突出颁证服务“仪式感”,实现颁证服务“零费用”,颁证率达到100%。突出查档管理“便民化”,今年,通过下沉式服务办理和补录婚姻登记信息补领婚姻登记信息共1028对。突出婚姻辅导“全流程”。将婚姻家庭辅导融入婚前、婚中、离婚冷静期、婚后等各个环节,实现婚姻家庭辅导全流程闭环。今年以来,共办理婚姻登记3775对,其中结婚登记2034对,离婚登记713对(受理离婚申请1159对),婚姻登记合格率100%。
三是高规格树立文明新风。围绕“破旧俗、树新风”理念,持续推进婚俗文化改革,婚俗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打造前沿宣传窗口、户外颁证基地、特色婚俗文化场地“三位一体”婚俗改革阵地。婚姻登记中心常年滚动播放婚俗改革宣传视频,年均发放婚事新办倡议书约2000份。全县162个村(社区)将婚事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通过文明诚信指数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联合开江县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开江县讲治镇灯塔村开展了2023年“5.20”婚恋主题活动,邀请到该村30年珍珠婚婚龄以上的恩爱夫妻代表6对,为他们共同庆祝结婚纪念日,实现由“婚事简办、新办”向“去旧俗,树新风”迭代升级。
五、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老年人口规模不仅大,而且增速之快,几乎超出了所有预期。请您谈谈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23年我局在我县养老工作开展情况及创新举措:
(一)以居家养老为载体,推动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壮大村集体经济
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约270万元,专门用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让符合条件的居家老年人享受“五助”居家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服务为载体,整合村闲置资产,通过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创新养老模式,推动“公办民营”,培育“医教养”新场景
为进一步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立“公办民营”新模式,引进开江久扬中医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对县福康敬老院进行标准化改造和专业化运营,建成集高质医疗服务、老年教育服务、娱乐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床位200张,目前,我们正向政府报告任市失能老人照护中心和普安敬老院公办民营运营管理项目招标建议方案,待这两个养老机构运营后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县养老服务水平。同时为全方位全周期满足老年人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开创了养老产业蓬勃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的共赢局面。同时,与卫健部门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创新推动开江县医疗、教育、养老事业融合发展,推进集体生活照护、精神慰藉、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康复保健、疾病诊治及临终关怀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新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有效满足老年人养老、康复、医疗、心理等全方位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专业水平和服务品质,打造开江县康养品牌。现已建成集“医教养”一体的福康养老服务中心和金福康养中心。通过“公办民营”、医教养等创新模式发展,将进一步增强我县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满足老年人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养老项目建设推进有序
开江县任市失能老年人照护中心项目位于开江县任市镇新康社区,是四川省民政厅2020年6月支持开江县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下达中央福彩公益金2160万元修建,该项目已完工,正在采购家具、家电、办公用品等设施设备,同时进行公办民营招投标工作,预计2023年11月投入使用。开江县任市失能老人照护中心二期建设项目位于开江县任市镇新康社区,占地24.09亩,规划设计建筑面积1579.98平方米,设计护理型养老服务床位90张,2022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12月竣工验收。目前框架结构已完成,正在砖体建设,确保按照时间节点竣工投入使用。
六、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请您谈谈2023年我局社会保障工作的情况、创新方法:
今年以来,开江县民政局始终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落实落细各项民生兜底保障政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回头看”,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疫情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监测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落实低保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坚决避免因“脱保”“漏保”等造成规模性返贫。目前,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2406.64万元,发放城镇低保金1956.39万元,发放临时价格补贴68.35万元,新增纳入兜底保障对象121人,实现了应兜尽兜,防止了返贫。二是开展低收入认定,健全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制度向低收入家庭进一步延伸,我县正积极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和动态监测预警工作,通过前期摸排,目前全县有低收入人口492人,全县建立了动态监测台账,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及时纳入专项救助范围,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12月,共取消城乡低保对象2715人,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139人,新增低保边缘户163人。确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即退”。三是发挥临时救助作用,解决急难险重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生活暂时性、突发性困难,及时拨付全县各乡镇临时救助资金,对各乡镇上报的临时救助对象进行及时审批发放。截至2023年12月,全县发放1924人次140.2538万元。四是全面落实社会福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一是认真落实孤儿生活保障。2023年上半年按照分散供养1200元每月、集中供养1600元每月的标准发放,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计划。二是认真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按照100元每人每月发放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120,二级100截至目前,为101175余人次发放1011.78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为残疾83118余人次发放 818.666万元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三是认真落实高龄津贴发放。2023年,共涉及80岁以上老年人153107人次(截至12月),共发放1105.20万元。同时,为困难老年残疾人配送轮椅、夜杖、拐杖、盲杖、助行器等辅助器132件,为重度肢体残疾人配送置假肢矫形器13套。
七、请你谈谈县民政局在救助工作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
(一)“三种整合”助推引领化。一是救助部门整合。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模式,积极整合力量,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委政法委、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等23个部门和13个乡镇(街道)为成员的社会救助机制组织架构,对重点任务和工作职责分解细化、责任到人,确保社会救助实现整体推动。二是救助资源整合。整合九类社会救助资源,杜绝社会救助部门“各自为政”局面,实现各项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目前,整合民政、教科、住建、司法等20余个单位的城乡低保、助学救助、临时救助,农村C、D级危房改造等54项救助帮扶事项整体联动运行。三是救助人员整合。健全三级社会救助机制,变“人找政策”“单一施救”为“政策找人”“综合施救”,提升救助帮扶“及时化”,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及时。组建起了由县级部门、乡镇(街道)专人、村(社区)民政社保员、村民小组长(社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或网格员)组成的2000余人“三级信息员”队伍。
(二)“三大平台”推进信息化。一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依托我省“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搭建贯通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开江县阳光救助信息综合平台。通过政策整合,将县级相关部门赋予救助职能的各项救助事项纳入大平台统一实施,解决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问题,建设困难群众大数据库,共享救助对象信息,实现一网通办。二是搭建信息核查平台。利用达州市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对全县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开展比对,通过线上核对和线下核对两种方式对辖区困难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和评审认定,出具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确保社会救助信息核对及时准确。三是搭建立体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社会救助申请对象家庭收入评估、申报程序诚信奖惩等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惠民政策知晓率。
(三)“三项改革”实现高效化。一是简“证”,方便群众办。简化社会救助受理审核确认所需证明资料,只需要提供一证一书,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核实的资料均不再需要对象提供,让困难群众“只跑一次”。二是放“权”,压实基层办。简化县级审批流程,将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街道)。探索实施“县级备案监管、乡镇审核确认、社区帮办代办、村级即时申报”新模式,实现群众就近申办、全城通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三是提“速”,优化环节办。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关口前移,取消低保、特困供养的民主评议、审核公示环节,合理确定办理时限,取消低保、特困供养的民主评议、审核公示环节,将经济核对、入户调查和表格填写3个环节同步推进、压茬进行,低保、特困办理流程由原来的30 个工作日减少为15个工作日办结。